扫码分享
【名人简历】曹魏高祖文天子曹丕(187-226年),字子桓,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曹魏的开国天子,公元220-226年在位。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宗子。去世后庙号高祖(《资治通鉴》作世祖),谥为文天子,葬于首阳陵。
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、其弟曹植并称为“三曹”。【历史功过】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气,然而在军事才气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,率三十万雄师南下伐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,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。
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良好的伟大诗人。其《燕歌行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;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感人;所著《典论·论文》,在中国文学品评史上占有重要职位,是我国文学品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,所论的“文”是广义上的文章,也包罗文学作品在内,涉及了文学品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,虽难免有些大略,但在文学品评史上起了开民风的作用。
【名言名句】盖文章,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——《典论·论文》文以气为主,气之清浊有体,不行力强而致。——《典论·论文》【赏析】曹丕不仅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,而且涉足文学品评领域。他在邺城所写的《典论·论文》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品评的专著。
《典论·论文》的篇幅虽不长,却从“今之文人”的创作实践出发,划分提出了“文体说”、“文气说”和“文章说”等独到的看法。曹丕在叙述“文体说”时,从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”切入题意,以“建安七子”各自的创作特点为实例,认为作家都应该审己度人,看到别人的优点,从而克服“相轻”的恶习。
曹丕提出的“文气说”认为,作家的作品应有各自的气势派头,气势派头来自作家的个性,委曲要其形成某种气势派头显然是难以做到的。这好比奏乐,虽为同样的曲谱和乐器,差别气质的演奏家就会奏出差别特点的乐曲。
这“文气说”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文学的独创性奠基了理论基础。曹丕的“文章说”对文学的社会价值与职位作出了高度评价。他认为,文章是“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”,展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。
在建安时期,由于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的指导和点拨,许多作家的作品愈加独具魅力,闪烁耀眼的光线。曹丕因此而被誉为“文学品评的鼻祖”。
虚己以求过,明恕以思咎。——选自《魏书·高祖纪》。
【赏析】虚己求过,恕人思咎,恒久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的原则。儒家认为,只要能安伦尽分,反躬内求,即是道德的完成,所以提出“为仁由己”,提高道德修养要“求诸己”。虚己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过失,明恕则强调的是宽人,所以传统伦理很是强调对人要宽容漂亮、宽弘大量。
虚己、明恕之美德造就了中国人忍让、谦逊的性格,培育了中华民族笃实宽厚的民俗,而谦逊自己就是一种追求“和”的品德,是通过对他人的尊重,和对自己的严格来告竣“和”的境况的。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
群燕辞归雁南翔,念君客游思断肠。慊慊思归恋家乡,君何淹留寄他方?贱妾茕茕守空房,忧来思君不敢忘,不觉泪下沾衣裳。援琴鸣弦发清商,短歌微吟不能长。
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。牵牛织女摇踵望,尔独何辜限河梁?秋胡行朝与美人期,日夕殊不来。嘉肴不尝,旨酒停杯。
寄言飞鸟,告余不能。俯折兰英,仰结桂枝。美人不在,结之作甚?从尔何所之?乃在大诲隅。
灵若道言,贻尔明珠。企予望之,步立踟蹰。美人不来,何得斯须。
杂诗漫漫秋夜长,烈烈冬风凉。辗转不能寐,披衣起彷徨。
彷徨忽已久,白露沾我裳。俯视清水波,仰看明月光。
天汉回西流,三五正纵横。草虫鸣何悲,孤雁独南翔。郁郁多悲思,绵绵思家乡。
愿飞安得翼,欲济河无梁。向风长叹息,隔离我中肠。
善哉行上山采薇,黄昏苦饥。溪谷多风,霜露沾衣。野雉群雊,猿猴相追。
还望家乡,郁何垒垒!高山有崖,林木有枝。忧来无方,人莫之知。人生如寄,多忧作甚?今我不乐,岁月如驰。汤汤川流,中有行舟。
随波转薄,有似客游。策我良马,被我轻裘。载驰载驱,聊以忘忧。
夏日诗夏时饶温和,避暑就清凉。比坐高左右,延宾作名倡。弦歌随风厉,吐羽含征商。
嘉肴重叠来,珍果在一傍。棊局纵横陈,博奕合双扬。巧拙更胜负,欢美乐人肠。
从朝至日夕,安知夏节长。【历史典故】牵裾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释义:比喻直言苦谏。
赏析:三国时,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移民十万户到河南去。因连年灾荒,群臣认为不妥,但曹丕却坚持己见。辛毗据理力争,文帝无辞可答,起身入内以避之,辛毗紧随,拉住他的衣襟据理力争。最后曹丕不得不允许减掉五万户。
《北齐书·孙腾传》: “孙腾牵裾之诚,有足称美。”亦作“牵衣”。
清黄来《杂兴》诗之十三:“已悲事与牵衣别,敢谢入嘲折槛愚。”【生平大事】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,虽然不出彩,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许多事的。
或许有的好有的坏,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载下来。1.重视文教。
221年,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。同年又重修孔庙,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。224年恢复太学,设立春秋谷梁博士。2.修复洛阳,营建五都,推广儒学文化。
3.接纳战略防守,恢复生产,与民休息。4.生长屯田制,施行谷帛易市,稳定社会秩序。黄初末,魏国国库充实,累积巨万,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。5.建立九品中正制,坚决称帝,竣事汉朝四百年统治,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。
6.牢固中央集权,限制后党权利,削夺藩王权利,建设防辅制度。强化中书省,生长校事官制度。【秘闻轶事】曹丕用哭得太子位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宗子。他五岁学射箭,六岁学骑马,八岁就能做文章,下笔成文。
曹丕虽为曹操的宗子,但他能被立为太子,却是经由了一番周折的。曹操原有四个明日子,依次是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,四子中以曹植最为智慧,曹操每次向他提出种种疑难。
他都能对答如流,因此深得曹操的喜爱。曹植生性简朴,不尚华美,又有丁仪、杨修等一批才士辅佐,曹操频频想立他为太子。
但立太子的原则从来是立明日立长。曹操的举棋不定使曹丕惶遽不行终日,他问太中医生贾诩,怎样才气牢固他的职位?贾诩告诉他的措施是“磨砺道德,谦虚行动,旦夕孜孜,不违子道。如此而己。”曹丕忠实地遵守贾诩的忠告,把自己卖弄得如同太子一样。
一次,曹操出征,曹丕和曹植都去送行。曹植尽力歌颂父亲的好事,祝福父亲征战胜利。出口成章,娓娓动听,曹操十分兴奋。曹丕见此情景怅然若失,不知该说什么,他的心腹吴质提醒他道: “你不会说,岂非你还不会哭吗?”曹丕听了他这一句话,一时浮想联翩,百感交集,马上失声痛哭,泪如雨下,同时又深深地向父亲膜拜下去,曹操感动得老泪纵横,心里的主意在此也就确定了。
大家也认为曹植虽然文辞华美,但恳切不及曹丕,于是曹丕最后战胜了才高而术不足的弟弟曹植,于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年)被立为太子。延康元年(公元220年)正月,曹操死,曹丕被立为魏王。
十月,曹丕欺压汉献帝禅位,代汉称帝,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。改国号大魏,为魏朝的开国天子,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天子的君主。
后刘备伐吴时,孙权冒充向魏国称臣,曹丕大喜,封孙权为吴王、上将军,领荆州牧,没有同时团结蜀汉攻吴国。因为一旦攻打吴、蜀任意一国,那么吴蜀势必再次结盟,唇亡齿寒的原理谁都懂。可以说曹丕选择了最有利的方法。
刘备被孙权打败,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。曹丕震怒才起兵伐吴国,效果被孙权的上将徐盛火攻击败。
回洛阳后,曹丕大病不起,临终托付曹叡于曹真、司马懿等人,终年四十岁。曹丕简殡薄葬曹丕是简殡薄葬的提倡者、实行者。他的父亲曹操就提倡薄葬,死后葬礼就很简朴,墓内“无藏金玉珍宝”。
曹丕34岁当天子,36岁即在首阳山东选寿陵。经由东汉末年的战乱,曹丕深知世事沧桑。
在丧葬方面,他认为盗墓的“祸由乎厚葬”,把珠玉金银珍宝等珍贵物品都随葬于墓,是引起厥后被盗的主要原因。厚葬并不是自古就有的,尧、舜就葬之于山林。葬,就是藏,把尸体藏起来,不再让人们看到。所用棺木、衣服,不需许多、很大、很珍贵,能遮盖尸体就行了。
因此,他对于他死后的摆设是:后宫淑媛、昭仪以下的妃嫔“悉遣还家”,与其骨血团聚或嫁人;陵墓要“因山为体”,不封陵堆墓,不建寝殿,园邑、不修筑神道;墓内不随葬金、银、玉、铜等珍贵物件;墓地选在偃师首阳山东的一块“丘墟不食之地”。曹丕在这样的地方建这样的陵墓,目的是“欲使易代人之后”,人们“不知其出处”。曹丕对他的后事的摆设是明智的。他怕后人违背他的意愿,在他百年之后 ,以他是开国之君为由故行厚葬,特意作了《终制》(即遗诏)放在宗庙里,还把副本各一份,划分存在尚书府、秘书府的档案里。
他在《终制》里说:“埋葬怙恃的遗体,使他们的灵魂永远安而无危,这是最大的孝顺。自古及今,没有不亡的朝代 ,没有不被掘客的墓冢。箽卓乱国以来,东汉天子们的陵墓没有不被盗掘的。
冢墓一经发开,撬碎棺木,掠走金玉珠宝,骸骨散乱散乱,像受肢解的刑罚一样,岂不心痛!《终制》警告他的子孙们说: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诏书,随便改变我薄葬的意愿,到厥后我尸体就会碎了又碎,即是死了多次。蔑视君父生前的遗训,就是不忠不孝,若死者有知,在阴间也不会保佑你们的。曹丕死后的葬事运动,完全是根据他在《终制》里的要求实行了。
曹丕提倡薄葬,阻挡厚葬,是合乎社会生长要求的,因而深得后人称道。1700多年的历史证明,勿论贵贱,薄葬简殡是最智慧的措施。
曹丕实行简殡薄葬的目的,在于防止后人盗他宅兆,不能等同于当今的丧葬革新。可是,我们取其英华,去其糟粕,他的简殡薄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。古代封建帝王尚能如此。
如果以权势或钱势不实行火葬,占用耕地封墓树坟,争占子孙们的良田沃土,或以珍贵衣饰随尸体一火燎之,岂不愚矣蠢哉!【后人评说】陈寿:“文帝天资文藻,下笔成章,博闻强识,才艺兼该;若加之旷大之度,励以公正之诚,迈志存道,克广德心,则古之贤主,何远之有哉!”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本纪》刘勰:“魏文之才,洋洋清绮,旧谈抑,之谓去植千里。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诗丽而表逸;子桓虑详而力援,故不竞于先鸣。
而乐府清越,《典论》辩要,选用短长,亦无懵焉。但俗情抑扬,类似一响,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,思王以势窘益价,未为笃论也。
”荣祖曰:“昔曹操、曹丕上马横槊,下马谈论,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!”王勃:“文帝富足春秋,光应禅让,临朝恭俭,博览坟典,文质彬彬,庶几君子者矣。”张溥:“至待山阳公以不死,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,盛德之事,非孟德可及。
”马植杰:“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,也有些不错的。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,尚属中等偏上者。
”【历史遗迹】首阳陵魏文帝曹丕葬首阳陵在今洛阳东偃师市首阳山。首阳陵结构极为简朴,依山为体,不封不树,也不建陵寝园地,神道等,地表没有任何痕迹。陵中修建豪不侈华,随葬品以瓦为主,以防后人掘盗。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登录入口-www.cscec7bnf.com
品牌战略营销咨询
江西省鹰潭市莱阳市程路大楼14号
Copyright © 2002-2022 www.cscec7bnf.com.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
开云·体育app(中国)官网入口|登录
网站备案号:ICP备59264852号-9